您好,欢迎访问刘集黄酒网站!

咨询热线:

4000-919-987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孟经理

电话:1566 0000 519

网址:www.liujihuangjiu.com

原产地:河南省·邓州市·刘集镇

企业动态

学说话的这些天,我高兴坏了...

来源: 时间:2025-07-07 15:37:03 浏览次数:

假设一个场景:你我相对而坐,我们聊了半天“正事儿”。末了,你我都听的一团“浆糊”,过几天大概率又都忘了个一干二净。

假设一个场景:你我相对而坐,我们聊了半天“正事儿”。末了,你我都听的一团“浆糊”,过几天大概率又都忘了个一干二净。

这算不算是我们,相互“洗脑”、“谈感受”的一下午?我们都谈尽了感受,而未讲明白一点点重要的事实和依据。

 

这里谈的是事实

回顾我和刘集老户周周老的一些往事

在整个邓州刘集镇上,如果让我拜个老师,那一定是住在刘集镇户周村西南角的周清科周老。

2016年11月15号那个周日的上午,我们第一次开着车专程跑到刘集镇上去看酒,第一个拜访的人(陌拜),就是周老。

周老,一个已是60岁出头的朴实农民,平时老两口种着地,入秋以后顺带做点酒。除了逢年过节自家用点,常年在这拿酒的人,到了季节自己就准时的来了。

他家门口有竖着一个广告牌:青稞黄酒坊。

门头上有一副很有文化内涵的诗句:丹江清水门前流,举樽细品老黄酒;喜看稻麦千重浪,阳光普照万民庆。”这句诗,就是出自周老之手。

依稀记得,聊天间周老说:“平时农闲的时候,就喜欢写写画画。”像他这个年纪,作为他们村为数不多的老一辈“文化人儿”,写作的雅兴一直延续至今。

 

周老有一张早年间的写作手稿,当时我厚着脸皮求了过来,至今还在我们七一路仓库的书架上。

2018年的1月,下了一场超大的雪,雪的深度已经漫过了高高的皮靴。

当时,河南电视台“香香美食栏目组”,正在镇平采访,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找到我,想要去刘集镇上采访传统黄酒的生产过程。两天后,我带他们出现在了周老的家里。沾了个光,跟着周老第一次上了省台的电视频道。

2023年,我们想要申请非遗文化传承人,又想到了周老。又专程回去找了一趟周老,中午在刘集镇上吃饭的时候,周老说:“我年纪大了,快干不动了。你们说这个事很好,但我有点心有余力不足。把你当自己人、亲侄儿,叔跟你说清楚,你别心里不得劲...”

我还记得他说过的一些话:“我也见过很多来跟我讲,要把刘集黄酒如何如何做好的人,但如果所有人都跟你一样,这个样的去干刘集黄酒,刘集黄酒指日可待

我们都老了,机会是你们年轻人的,刘集黄酒未来能整成啥样,也要靠你们这代略有学识、眼光和拼劲的年轻人。

从认识到现在,恍然已是9个年头,时不时的回去,总要去周叔那坐坐、叙叙。

周老是看着我们一路从0走过来的,这一路上我们所做的事情、改变和结果,也深得周老和老姨的认同。

因为产量的原因,我从未卖过周老的酒。但周老,却始终没有吝啬过,我的每一次关于产品生产和本土文化习俗方面的求教。

这里谈的是感受

 

以这几个简单的故事做背景,印证有效沟通的重要性。

最近在跟着我的老师,学习事实和观点的区别,学习如何有效的去表达。通过我跟周老这些年交往的点滴,我觉知到了有效表达带给我的正反馈。

如果每次我回去见周老时,都是一堆堆的谈感受、说想法,我想我们的忘年交,早断了。

社会上有句俗话:我走过的桥,比你走过的路都多;还有一句话:我吃过的盐,比你吃过的面都多...上了年纪的人,似乎更看重真人、真事、真干。

观点和感受是个人的,未必人人能共情。但事实和数据是普世的,在你我的言语里,每个人都能找他心里的画面、特定的场景。

 

所以,有效的表达,先讲、多讲事实,后讲、少讲感受。

笔者韩哲

80后邓州人

闻风倒®刘集黄酒品牌创始人

河南闻风倒酒业有限公司主理人

南阳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

讲述南阳故事

宣扬南阳文化

推介南阳黄酒

关键字: 

豫ICP备2021021155号

闻风倒®刘集黄酒